昆明九日记:小酒店里的人间暖意
吴宛萦

从武汉的热浪里逃出来那天,行李箱滚轮碾过昆明的石板路,空气里飘着的不是灼人的热气,而是带着草木气的微凉。3月份就和官渡古镇的朱老板订下了利来宾馆的标间,但因为今年来昆明避暑的人太多,所以朱老板跟我订了藏在巷子深处的仪丰主题酒店。推开房门时心里嘀咕过——房间确实不大,卫生间也紧凑,但九天真真切切住下来,才慢慢品出这里的好。

每天出门前,总能遇见老板一家人,有时是老板在一楼大厅跟客人饮茶,有时是老板娘在一楼大厅跟客人办理入处,有时是老板的姐姐在拖地,见我们经过,总会笑着问一句:“今天去哪里玩?云南美食,小吃最好吃官渡小锅米线、最有名的官渡卤饵块、凉米线、云南过桥米线……”
最令人记挂的,是每日雷打不动的打扫。虽然我们已经包月了,换作其他地方,是不会跟我们打扫卫生的,但在这里,我们前脚出门,回来时,垃圾袋一定换了新的,桌子上永远躺着两瓶新的矿泉水,一卷新的卫生纸。他们从不说“服务”二字,却把妥帖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今天的感动,是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唤醒的。开门时,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颤巍巍走进来,手里抱着干净的床单被套。“我来换床单。”她说话时带着云南口音,声音轻轻的。我连忙帮奶奶接过床单,提醒她岁数大了,不要太操劳。但奶奶对我摇摇手,马上忙碌起来,铺床单时,她特意把边角掖得严严实实,连被罩上的褶皱都一点点抻平,像在打理自家孙女的床铺。看着她佝偻着背走出房间的背影,突然想起武汉家里的长辈——那些历经岁月的老人,总把“实在”熬成了生活的底色,不用言语,却处处是关照。
在官渡古镇的九天,看过大观楼的荷花,尝过建新园的过桥米线,逛过昆明老街,但最难忘的,还是这七层小楼里的日常:是清晨走廊里“沙沙”的扫地声,是矿泉水瓶上的凉意,是奶奶抻平被套时认真的模样。

武汉的高温还在持续,但此刻坐在昆明的窗前,看古镇的屋檐裁出一片湛蓝的天,突然懂得:所谓避暑,避的不仅是暑气,更是这份被当作家人般对待的安心。一间不大的房间,因为装了太多的人情味儿,竟比任何空调房都让人觉得清凉。 原来最好的旅行,从来不是找到多惊艳的风景,而是在陌生的地方,被陌生人用真心焐热了时光。
2025年7月14日于昆明仪丰主题酒店
作者简介:

宛萦,女,70年代出生于武汉,曾在大型酒店担任财务负责人,现在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摄影。旅游,写作,向往诗和远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