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的日子里
宛萦
从7月6日逃离武汉的热浪,到如今在昆明落脚已整整十四天。这座被称作“春城”的城市,用16-18度的清晨与25-27度的午后,温柔地接住了每一个想躲过热浪的人。
每日在官渡古镇的石板路上闲逛,成了最自然的日常。古镇里的小吃一条街总飘着诱人的香气,过桥米线的鲜甜、汽锅鸡的醇厚,轮番在舌尖上打转。沿街的服饰鞋帽、百货小摊琳琅满目,蜡染服饰、手工银饰,和游客手里举着的鲜花饼相映成趣。游客与locals擦肩而过,热闹却不喧嚣。傍晚时分,古镇的屋檐下亮起暖黄的灯,晚风带着一丝凉意拂过,倒比空调房里的冷气更让人舒心。
这些天里,脚步也没闲着。去滇池边吹过风,看水面波光粼粼,远处的西山若隐若现;海埂大坝上,偶尔能遇见散步的人,风筝在蓝天上飘得很远;昆明老街的青石板路藏着岁月的痕迹,老茶馆里飘出的茶香,混着街边烤豆腐的焦香,是独属于老城的味道;大观楼的荷花正盛,粉白的花瓣映着绿叶,风过时摇曳生姿,连空气里都带着清甜。宝丰与王官两个湿地公园,是藏在城市边缘的秘境。栈道在水草间蜿蜒,芦苇丛里藏着叽叽喳喳的鸟叫,走累了坐在木椅上,看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斑,连呼吸都变得轻缓。而今早的小板桥赶集,是最鲜活的人间烟火。带着泥土的蔬菜、沾着露水的葡萄、竹编筐里的土鸡蛋,摊主们用带着方言的吆喝打招呼,讨价还价声里全是热热闹闹的生活气。这大概就是昆明的魅力,既有都市的便利,又藏着市井的烟火气。
昆明的早晚温差总让人记着添衣,夜里盖着薄被刚好,连蚊子都懒得出来打扰。只是这雨总爱挑夜里下,清晨醒来时窗玻璃上挂着水珠,拉开窗帘,却见阳光已经悄悄爬上来,天蓝得透亮。
日子在这样的惬意里慢慢淌过,原来避暑的意义,不只是逃离高温,更是在一座舒服的城市里,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简介:

宛萦,女,70年代出生于武汉,曾在大型酒店担任财务负责人,现在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摄影。旅游,写作,向往诗和远方的生活。
2025年7月20日于昆明仪丰主题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