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上彩云飞渡的云南红色的土壤上,心心念念的就是海埂——那片母亲口中梦中从未离开过的美丽家园。
穿过七孃家藤萝匝地的小巷,翠湖公园近在眼前。
抑或是全球变暖的缘故,凉风吹拂的昆明春城,招来了酷暑难耐的八方游人,摩肩接踵地游走在莲塘翠竹之间。
回想起往昔时光,每每随母亲返滇省亲,翠湖公园那曲径幽廊,莹莹碧水是母亲必到的地方。
老母亲曾清华静静地坐在一方石凳上,看,冬日里孩儿们撒着欢儿追逐着欧鸟投喂;听,夏日里百里荷塘,蛙声一片。在老母亲离去的日子里,无意间翻到母亲老影集的一张泛黄的照片——外公曾泽生就坐在湖畔石凳上,冬日的阳光撒在耄耋老人的脸庞。
照片下方外公亲笔题字:曾氏白药海宇夸,济世仁术儒医家……
流连在翠湖岸畔,一草一木总关情,牵拉着无尽的记忆。
眼前排着长龙般队伍的讲武堂唤回了我的思绪。
讲武堂里曾祖曾鹤章(1896—1948)简介赫然在目:讲武堂第六期毕业。1919年赴日陆军见学,期间参加同盟会活动。云南护国运动之役因功奉颁七等文虎章……
曾氏先祖们的丰功伟绩在彩云之南的历史烟云下久久回荡!虔诚拜谒先祖列宗,驱车奔赴母亲魂牵梦绕的海埂家园。
烟波浩渺的滇池海埂是母亲曾清华梦牵魂绕的家园。从她的呢喃细语中得知百年白药与曾氏家族的前世今生。她的父亲曾泽生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 ,耳濡目染家传中医药世家的熏陶,酷爱医学,研究滇南本草,博取民间膏丹丸散,配制出“曾泽生氏白药” 广济众生 。由于白药的神奇疗效,畅销海内外。
蜚声海内外的云南白药史册上外公曾泽生极其创办的“公生大药房”被烙上浓墨重彩之笔。
青春年少的母亲曾清华正穿越历史的尘埃笑靥如花地向我们走来,耳边又响起了母亲关于白药和海埂的喃喃细语:碧绿的海埂滇池另一边被叫做“草海”,波光荡漾中的衍衍美草在清澈见底的浅浪中柔媚的恣意招摇,堤埂上精挑细研的各色“白药”药材在碧空如洗的阳光中凉晒、炮制……还有会告状的鹦哥,逢人便会申述着管家大嫂的宝儿罪状:“嬷,小宝打我,嬷,小宝打我“ 的声声婉转。
时光流转,百年后的盛夏暑期,亲友相携,步步趋近那片高天流云下的故土家园。
抬眼望去,“海埂公园”游人如织,古松翠柏掩映下的那座二层小楼披上了绿装。近乡情怯的思潮涌动心怀。回想起上一次家人们站在小楼前的情景,不禁泪湿眼眶。而今物是人非,顾左右而全无了母亲与小舅舅的身影……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楼主人们虽已驾鹤西去,当年他们指点着每一扇静默的窗扉,娓娓道来小楼春秋的童年往事历历在目。
海埂公园曾泽生白药精生产用房旧址
滇池一级保护区不可移动建筑物公示牌
门楣两方,挂上醒目的文保公示牌。回眸滇池对岸的西山之巅的曾氏墓园,还有那四散天涯的宗亲先人们,望云岛上的故土家园将会长长久久伫立在滇池之畔。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而今的“海埂公园”前世今生呈现眼前,半个多世纪前,曾泽生购置下“形同岛屿”的一块沼泽高地,垒堰造坝,广种林木,经年营造下,打造出一方美丽的海埂家园。外公在家宅门楣上亲手题写“望云岛”,意即“望云思亲”,名称来源于对岸云雾缭绕的西山之巅,曾氏先祖列宗安息之地——曾氏墓园。
流连在古木参天的故园小径,身旁熙熙攘攘的游客擦肩而过,林荫深处传来孩童清脆的问询:妈妈,这么多的大树有多少岁?妈妈答曰:十几年吧?我笑曰:外公种下树木,植根海埂栉风沐雨百年岁月!
耳边似有母亲的喃喃絮语:曾经的“望云岛”,在早年的填海造田运动中,草海变桑田,如今“岛屿”连陆地,四周起楼立屋,成为昆明人游览休闲,远眺西山的美好景致!
小楼下的田园小径,可曾有母亲年少时嬉戏踩踏过的足印?海浪拍岸的芭蕉树下,似曾伫立着母亲青春年少时的倩影?
母亲的絮语萦绕耳畔:日寇铁蹄踏破朗朗乾坤、隆隆炮响,炸碎了母亲风清云白的童话世界,炮火狼烟的昆明,是母亲记忆链条中最黑暗的生命段落。 抗战时期,昆明做为抗战的大后方,开辟了二战史上闻名于世的东南亚抗战物质运输生命线,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与日寇长空鏖战,将碧波万顷的滇池上空染成无数个血色黄昏,日寇轰炸过后,整个昆明城,狼烟四起,尸横遍野,生灵涂炭,母亲新婚的二婶和时任抗战军队将领的二哥青春浪漫的如花生命陨灭在了日寇的炮火中。
就读于“武汉大学”的三哥,在日本鬼子对武汉军民的狂轰滥炸中,亦不幸殒命。国仇家恨激起了曾泽生老人用“白药”为抗战贡献力量的决心,母亲说:“轰炸中负伤的军民急剧增加,而对硬伤的治疗,云南白药有着神奇疗效,需求量极大。海埂制药基地的灯火日夜不停,紧急生产出5万瓶白药,送到了出征的抗日将士手中,慰伤疗痛,鼓舞士气”。曾祖的抗日壮举,轰动云南各界,受到抗日军民交口称赞。蒋介石和薛岳派了陈姓秘书长带着一个军乐队,敲锣打鼓,给公生大药房赠送两块彩缎装饰的金色黑字大牌匾,挂在公生大药房,上书“良药功深”蒋中正赠、“军中至宝”薛岳赠,用以奖掖曾祖的抗日壮举,被载入了抗战的历史史册。
我们曾随同母亲回云南省亲,曾氏传人的小舅舅带领我们漫步海埂故园,一阵海风袭来,枝叶繁茂的古树梢飒飒作响,小舅舅手抚曾泽生父亲亲手栽种的参天大树深情自语:老父亲知道我们回家了……此刻,滇池海风又拂面而来,树梢飒飒耳语,可曾是先祖有知,您的子孙回家了……
曾经的那年那月,小舅舅带领我们穿过西山龙门,来到“小石林”曾氏家族墓地,拜谒了创造白药神话的伟大先祖曾泽生外公,不远处并立着殒命在日寇炮火中的哥、嫂们的墓碑。
暮然回首,漫云飞渡下的滇池烟波浩渺,绵延宛转的海埂家园隐约可见,历经百年风云沧桑的家园——望云岛与西山之巅正演绎着一场绵绵无绝期的深情嘱望……